“年夜城市病”是世界各國在城市化進程中廣泛面臨的系統性挑戰。當生齒高度向年夜城市湊集,城市規模過度擴張超越資源、環境、治理承載才能,各種問題相繼而來:資源擠兌、路況擁堵、空氣淨化……
北京這座擁有2000多萬生齒的超年夜型城市,也同樣面臨“年夜城市病”的困擾,海內輿論曾認為“幾十年也不會好轉”。
但是,近10余年來,北京深刻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首都規劃建設和城市管理等方面一系列主要唆使精力,摸索出了有用破解“年夜城市病”的基礎路徑和有用方式。對于北京的變化,市平易近有明顯體感,數據也有切實反應:
——在優化效能的基礎上,生齒獲得公道疏解。今朝,北京城六區常住生齒比2014年降落15%;
——空氣質量明顯好轉,藍天變多了。2024年PM2.5年均濃度30.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降落65.9%,被聯合國環境署譽為“北京奇跡”;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90天,與2013年比擬增添114天;
——綠化面積擴年夜。兩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實施以來,新增造林面積1633平方公里,相當于增添245個奧森公園;
——路況擁堵年夜年夜緩解。中間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75%,岑嶺時段均勻途徑路況指數持續降落;
…………
西班牙《日報》評價,北京城市發展具有遠見,“很少有城市能在這般短的時間內獲得這般年夜的成績”。
城市“攤年夜餅”擴張,若何改變?
人們常用“攤年夜餅”來比方集約型的城市發展形式。它以原有中間城區為“圓心”,像攤開一張面餅一樣,不斷由內向外擴張。在這種形式下,城市焦點區往往高度集中就業崗位、行政資源以及商業服務等主要效能,郊區則往往淪為“睡城”。
中國科學院2017年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北京城中間建成區近40年擴年夜了約6倍。各種效能不斷在城市中間區域疊加,從而產生了一系列問題。
曾經位于西二環四周的動物園批發市場是一個典範例子。多個服裝批發市場在此湊集,單日最高客流量達15萬人次,呼喊聲此起彼伏,“進貨的”摩肩相繼。
概況看,這類年夜型批發市場湊集人流、物流、資金流,構成了必定的商業繁榮。但從深層次看,這種規劃不僅形成周邊路況終年嚴重擁堵,並且存在大批治安、消防風險,帶來一系列管理難題,影響城市整體發展質量的晉陞。
城市“攤年夜餅”式的集約型發展形式弊端日益裸露,需求以“精明增長”理念推動城市業態、效能、品質晉陞。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核北京,為北京指明發展標的目的。北京緊緊捉住疏解非首都效能這個“牛鼻子”,跳出“一城一地”視野,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高度擘畫未來。
北京市委書記尹力表現,總書記明確了首都北京“四個中間”的城市戰略定位——政治中間、文明中間、國際來往中間、科技創新中間,提出北京要“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戰略目標,為做好新時代城市任務供給了最基礎遵守。
“要始終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標的目的,穩扎穩打、久久為功,一茬接著一茬干。”尹力說。
2017年,黨中心、國務院批復北京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生齒總量下限、生態把持線、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北京成為全國首個以“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超年夜城市。
“減量不是周全收縮,而是優化調整。中間城區做減法,平原地區做加法,京津冀區域協同,實行差異化發展。”北京市規劃和天然資源委員會總規劃師石曉冬說。
摒棄“攤年夜餅”,是晉陞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宜居性的關鍵。北京新版城市總體規劃更強調集約緊湊、多中間、組團式發展,把著力點放在把持城市開發邊界、內部挖潛舊城更換新的資料、發展副中間疏解中間城區壓力等方面。
10年間,北京加入普通制造業企業超3000家,城鄉建設用地減量150平方公里。
北京城市副中間五河交匯,藍綠交織、生機勃發。白繼開攝
近3.3萬任務人員在通州城市副中間行政辦公區焦點地帶辦公;看京、麗澤等新就業中間疾速突起……北京從單中間集聚向多中間發展轉型。
應用拆違騰退空間實施綠化約9000公頃,建設晉陞便平易近服務網點7700多個……北京“騰籠換鳥”,將寶貴的地盤資源優先用于補齊平易近生短板、發展高精尖產業、建設“四個中間”效能等關鍵領域。
二環內菜市口地鐵站四周,底本規劃建設產業園的黃金地塊,變身4.4公頃的廣陽谷城市叢林,近80種喬灌木營造出高下錯落的“近天然”生態。“家門口多了個‘自然氧吧’,心里特高興。”遛彎的李年夜爺說。
2025年6月9日拍攝的廣陽谷城市叢林。 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見縫插綠、疏解建綠”,北京在寸土寸金的中間城區,“搶出”綠地造“叢林”。全市現有1100多個公園,超九成居平易近能夠方便享用“出門見綠”的生態福祉;兩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實施以來,新增造林面積1633平方公里,相當于增添245個奧森公園。北京成包養網為各國首都中少有的全域叢林城市。
2015年,“動批”商戶開始遷至廊坊、保定等地,助力河北打造現代商貿物流基地。現在,“動批”地點的北展地區轉型為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匯集金融科技企業和專業服務機構266家,注冊資本金超過1400億元。
科技助力高質量發展,讓北京這座千年古都變得更“酷”。本年3月,掛著“智愿者”證件的天工、夸父等國產人形機器人在中關村論壇年會現場閑庭信步;4月,全球初次“人機共跑”半程馬拉松在亦莊開賽,機器人與人類同時起跑;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將于8月在“鳥巢”和“冰絲帶”舉辦……
過往10年,北京新設科技型企業數量從2014年的日均146家進步到日均超300家,相當于每5分鐘就有一家科技型企業誕生。北京經濟總量先后跨越3萬億元、4萬億元兩個年夜臺階,人均GDP、全員勞動生產率、萬元GDP能耗水耗等多項指標均為全國省級地區最優程度。
北京的“減”,換來京津冀的“增”。三地經濟總量連跨6個萬億元臺階,達11.5萬億元。
北京對周邊地區發展的帶動感化也明顯增強。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由2013年的71.2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843.7億元,2024年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分別達到5.2%、5.1%和5.4%,10年來初次超過全國均勻程度。
京津冀還樹立結果轉化、科技服務等14個創新平臺,確定了以新動力和智能網聯汽車等為代表的“六鏈五群”。
以小米汽車為例,其零配件22%來自津冀兩地。“京津冀協同發展對產業生態的帶動感化很年夜,一個汽車工廠能帶動5至6倍的周邊產業。”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說。
“減量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是實施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上海財經年夜學校長劉元春認為,北京的示范效應有利于帶動更多超年夜城市走上新的發展途徑。
西班牙《日報》2024年末的文章這樣評價:“特年夜區域或城市群尋求在經濟、政治和勞動力方面的聯合,以實現協同增效。這是應對發展挑戰的一種辦法,既保存了就近的方便,又減輕了擁堵的弊病……一個包含北京、天津和河北在內,擁有上億居平易近,被稱作‘京津冀’的城市群已經構成。”
規劃“看上往很美”,若何落地?
“規劃逗留在‘紙上畫畫、墻上掛掛’的情況在全國并不少見,我們需求科學安排,更需求剛性執行。”中國國民年夜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討院副院長李文釗說。
2014年總書記作出主要唆使后,北京當即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任務,并依托新總體規劃搭建首先都規劃體系的“四梁八柱”。黨的領導貫穿新時代首都管理全過程——樹立由中心直接領導的首都規劃體系,先后成立市委城市任務委員會、市委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等,擰成一股繩抓落實。
每一項嚴重規劃的編制,北京都慎之又慎,廣泛征求社會各方意見,充足論證最終構成決策。例如,焦點區把持性詳細規劃編制任務歷時近3年,對焦點區約200萬常住生齒、3.6萬宗各類權屬的地盤,甚至1萬多棵古樹,開展深刻剖析研討,不斷優化晉陞首都效能。
“北京有良多中心單位和部隊,規劃落實需求統籌各方。”北京市發展和改造委員會主任楊秀玲介紹,首都規劃上升為中心事權后,規劃成為不成超越的紅線,各方都得在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框架下行事,“良多以前管不住的事現在能管住了。”
“北京新版城市總體規劃成為城市發展的‘法定藍圖’。”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討院院長連玉明說,從規劃引領到政策支撐,北京不斷摸索和創新城市更換新的資料形式,通過“空間重構—效能優化—軌制創新”三位一體破解“年夜城市病”。
2025年6月3日,經過城市更換新的資料改革后的北京西城區白塔寺街區一景。 新華社記者陳鐘昊攝
“精雕”城市道貌,“細繡”城市空間,北京一個步驟步將藍圖變為實景。在首都效能焦點區,社稷壇、太廟、皇史宬等重點文物騰退,“左祖右社”風采再現。承載老北京歷史文脈的平房片區實施申請式退租,打造出法源寺片區、白塔寺片區等兼具城市記憶與現代活氣的更換新的資料樣本。
“北京不僅醜化了亦古亦今的城市風貌,也摸索了超年夜城市管理新實踐,國民群眾的幸福感瀰漫街巷和院落。”中心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傳授李琳說。
本年5月25日,位于西城區騾馬市年夜街的年夜吉巷開業第一天就火了,20萬人來到這個“四合院商圈”打卡,社交媒體被老建筑和現代商業和諧共生的照片刷屏:影壁、雕花門頭、獨具一格的合院式街區,還有滿足老蒼生吃喝玩樂需求的150多個特點brand。
市平易近游客在北京中海年夜吉巷街區游覽。受訪者供圖
康有為舊居、《每周評論》舊址……擁有眾多歷史建筑的年夜吉巷經過9年修繕,工匠們用老磚舊瓦復原四合院,讓文保建筑“修舊如舊”,地下空間則被開發為商業綜合體。經過奇妙“輾轉騰挪”式的空間設計,項目還“擠”出1.2萬平方米的公共綠地,配備籃球場等體育設施,供“白叟曬太陽、孩童遊玩嬉戲”。
“西城區自古就是商賈云集之地,歷史文明遺存更是星羅棋布。焦點區的城市更換新的資料,要讓現代產業與胡同煙火共生,讓歷史文脈與品質生涯共融。”西城區區長郅海杰說。
南非獨立在線新聞網站比來發表文章評價:“在北京,規劃不是權要行為,而是對子孫后代的品德義務”“北京特別治理的公共空間,重點不在于以最快的速率幹事,而在于把工作做對——精準,並且目標明確”。
“告別‘無邊界的城市’,整合‘彼此打鬥’的建設項目,規劃發揮主要感化,黨建引領是一張藍圖繪究竟的最基礎保證。”北京市市長殷勇介紹,北京堅持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確保規劃遠景變成現實實景。
空氣淨化、路況擁堵、渣滓圍城等生涯環境難題,若何化解?
北京市平易近鄒毅是一名“藍天攝影師”,他堅持天天拍攝天空的照片。“2013年時幾乎每周都有幾天灰蒙蒙。”他說。
2013年,全國年夜部門城市PM2.5監測系統開始試運行。“爆表”成了高頻詞,N95口罩包養網緊俏。海內輿論曾悲觀預測,空氣淨化是全世界年夜城市的通病,北京也不會破例。
北京以史無前例的決心和力度,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藍天保衛戰”。
2013年,北京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從燃煤、機動車、工業和揚塵四方面進手治污減排;2018年開始,把管理重點聚焦移動源、揚塵源等更精細的領域,同時攜手天津、河北協力治污、聯動執法。
“當時全市開年夜會,市領導、各委辦局紛紛簽署責任書,誓要打贏這場攻堅戰。”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年夜氣環境處處長謝金開說。
10多年過往,北京實現了從“繁星無影”到“藍天常在”的轉變:2024年PM2.5年均濃度30.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降落了65.9%,被聯合國環境署譽為“北京奇跡”。
“以前拍藍天要靠運氣,現在隨手一拍都是明信片。”北京市平易近謝師長教師說。
繼過往4年PM2.5年均濃度持續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后,北京本年開始實施“0.1微克”行動,減排的觸角伸得更深、更細:先進技術手腕與基層管理深度融會,衛星遙感鎖定淨化源頭,PM2.5高密度監測設備對淨化物實時監控,爭取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
“年夜氣淨化管理難度繼續加年夜,空氣質量改良速率趨緩,每1微克,甚至0.1微克的改良都需求支出宏大的盡力。”謝金開說。
這是2024年6月25日拍攝的北京天壇公園。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
抬頭看天,低頭看路。良多北京市平易近發現,逐漸好轉的,還有北京的出行環境。
北京市政協2010年的報告顯示,北京天天堵車時間由2008年的3.5小時增至5小時,當時公共路況出行比例缺乏40%。現在,北京中間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75%,在年均增長10萬輛機動車的佈景下,中間城區岑嶺時段均勻途徑路況指數持續降落。
出行狀況改良得益于綜合管理。北京構建以軌道路況為骨干、空中公交為支撐、多種出行方法為補充的綜合路況體系。現有地鐵里程879公里,市郊鐵路365公里,線網規模全國第一。
針對主要節點、堵點管理,北京“一點一策”精準發力。
京港澳高速杜家坎段被市平易近吐槽為“堵家坎”,緩堵綜合管理后,擁堵路段均勻通行時間縮短了21分鐘。
以科技賦能晉陞出行效力是又一主要經驗。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路況信號燈過往一年人為調一兩次,現在單路口均勻逐日優化135次,路況流量增添20%的情況下,車速均勻晉陞15%。
在路上跑的老司機常感嘆:“運氣真好,連著好幾個綠燈!”“好運氣”背后,是北京1萬多個路口的路況信號燈實現聯網,根據車流量實時靈活調整。
“渣滓圍城”是良多城市的心頭之患,也曾是不少北京市平易近詬病的熱點話題。
北京市城市治理委員會副主任李如剛介紹,北京日均產生生涯渣滓2.17萬噸,過往基礎都被填埋處理。隨著渣滓分類、處理設施的建設和升級,現在北京生涯渣滓日處理才能達到3.1萬噸,環衛部門可以把過往填埋的渣滓清算出來進行無害化處置,以打消潛在淨化風險。
殷勇舉例說:“全市現有渣滓桶站57000多個,居平易近反應渣滓桶站空中有油污,我們就鄙人面加塑料墊便利清掃。居平易近反應廚余渣滓破袋麻煩、滋味年夜,我們就在后端場站傳送帶上增添自動破袋裝置,居平易近共同度年夜年夜進步。解決‘年夜城市病’,就要從這樣的一點一滴著手。”
極端天氣等城市挑戰加劇,若何應對?
極端天氣正越來越嚴重地威脅城市平安。
最年夜陣風14級,2300余棵樹木倒伏,折枝6500多處——本年4月11日至13日,北京出現極端年夜風天氣。但是年夜風期間,城市運行平穩有序,沒有人員傷亡。
北京市應急治理局預包養網案處副處長王新華介紹,針對極端天氣,北京有一套完美的應急處置體系。根據《北京市年夜風天氣應急預案》,哪些部門需求參與、各自若何負責,都有明確規定。對于預案中沒有規定的特別情況,相關部門將結合實際研討決策、科學應對。
2025年4月12日,市政工程應急車在北京西城區復興門四周待命,以應對極端年夜風天氣能夠帶來的影響。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4月這次年夜風期間,北京市路況部門停駛221條涉山區線路,停運15條空中高架線路區段。北京城管部門組織電力、燃氣、熱力等企業加強設備設施巡視,防范樹木倒伏等次生災害損壞電氣熱設施設備。北京園林部門對4800余株風險樹木進行了加固、修剪。市、區兩級應急氣力全時在崗備勤,全力保證城市運行……
北京貫徹落實總書記“打造宜居、韌性、聰明城市”請求,持續加強城市防災減災才能建設,成為全國首個將韌性城市建設納進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城市。
近年來,北京下鼎力氣保證城市性命線平安運行,更換新的資料改革1828公里“帶病運行”燃氣管道,更換新的資料改革5900公里老舊供熱管網。組織氣象、電力、燃氣、熱力等部門和企業,樹立熱、電、氣聯調聯供任務機制,開展地下管網更換新的資料改革,晉陞智能化治理程度。中間城區和城市副中間地下管線完成感知設備布設,供電靠得住率達99.99%以上。
建設面向未來的宜居城市,聰明城市建設是基礎。北京不斷加強聰明城市頂層設計,積極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依托“七通一平”等技術手腕,年夜到建筑、小到井蓋,都有全市統一的“城市碼”。基于數字孿生技術,北京市規劃和天然資源委員會開展“實景三維北京”搭建,在生態保護修復、當局應急決策等多領域獲得應用。
“超年夜城市要統籌發展和平安,不斷進步韌性程度。”清華年夜學社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孟天廣說,超年夜城市是一個“復雜巨系統”,極端天氣、突發事務檢驗城市應急程度、抗壓才能。科技創新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為城市應對管理挑戰供給了有用的東西息爭決計劃。
北京啟動聰明城市場景創新開下班作以來,構成了多項國內首創場景結果,城市運行效力年夜幅晉陞。市區兩級98%以上政務服務事項通過“京通”實現“一網通辦”。近50萬政務人員通過“京辦”線上辦公、及時響應。“京智”賦能日常運行和應急指揮,“一網慧治”輔助科學決策。
北京還持續強化社會、公眾的天然災害風險防范和應對意識,全市每年發動應急志愿者20余萬人次,直接服務社會公眾超過100萬人次。
群眾急難愁盼訴求多元,若何響應?
2023年7月底到8月初,北京遭受特年夜暴雨災害。從北京東北山區房山落坡嶺撥出的第一個求救電話,就是打給12345的。
12345是各地城市的政務服務熱線電話。在北京,“12345,有事找當局”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北京市平易近靠得住的乞助渠道。
在12345話務年夜廳,1700多名任務人員7×24小時疾速受理訴求。2019年以來,熱線受理群眾和企業反應1.6億件,一大量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獲得高效解決。
幾年前,位于二環以內的金融街廣場,跳舞隊每到薄暮就翩翩起舞。但對馬路對面小區的居平易近來說,歡快的音樂成了擾平易近樂音。居平易近周密斯說:“家里換上雙層玻璃都欠好使,只好乞助12345。”金融街街道接訴即辦,引進“聰明舞場系統”,安裝6套“定向音箱”,將聲音把持在環保值范圍內。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管理,北京摸索以市平易近訴求驅動超年夜城市管理,積累了不少經驗。”連玉明說。
2025年5月5日拍攝的北京市“12345”市平易近服務熱線服務中間。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北京市開展接訴即辦改造,撬動了一場超年夜城市管理的深入變革。
——整合64條政務熱線,一號響應,周全接訴,精準派單。將343個街鄉鎮和市區兩級當局部門、公共服務企業、電商物流快遞企業納進派單范疇,根據輕重緩急分級辦理。
——基于1.6億次來電信息構建數據底座,樹立“日報告、周剖析、月通報”機制,構成“城市體檢報告”,晉陞城市風險預警感知才能。
——在上一年度訴求年夜數據基礎上,“算出”反應最集中的平易近生痛點、管理堵點,樹立“每月一題”機制。5年來,老樓加裝電梯、房產證辦理難等70余個高頻個性難題納進專項管理,完成1800余項任務。
…………
停車難是年夜城市里老舊小區居平易近廣泛的一塊“芥蒂”。
海淀街道小南莊小區是典範的多產權老舊小區,800多戶居平易近、500多臺車輛,但只要200多個停車位,牴觸日益凸起,居平易近對改良停車環境的呼聲越來越高。
“通過反復協商,居平易近成立停車自治治理委員會,清包養理僵尸車輛,從頭施劃車位,新增車位33個。”小南莊社區黨委書記柳春英介紹,自管會還通過與周邊商務樓宇樹立錯時共享機制、辦理路側停車認證等方法,新增車位近百個。
這是海淀區深化接訴即辦改造,摸索“大師磋商著辦”為平易近服務機制的生動案例。
“面對每年上百萬件群眾訴求,若何讓接訴即辦既降量又提質?需求充足發揮群眾主體感化,下沉資源、氣力、政策為基層賦能,在溝通協商過程中出辦法、出聰明、出共包養識。”海淀區委書記張革說。
群眾的聰明才智成為首都社會管理創新的不竭源泉。“朝陽群眾”“西城年夜媽”“東城社工”……首都會平易近在黨組織領導下有序參與基層管理,摸索構成了“社區管理合伙人”“四平易近任務法”“老鄰居議事會”等一批平易近主協商、平易近主議事brand。
廣年夜市平易近成為管理問題的發起者、管理過程的參與者、管理成效的獲益者、管理法式的監督者。
“城市管理好欠好,群眾最有發言權。”北京市市平易近熱線服務中間主任姚磊介紹,接訴即辦樹立“響應率”“解決率”“滿意率”評價體系,讓國民群眾更好地行使對當局部門“好差評”權力,群眾評價成為持續改進當局任務的動力。
“社會平易近意對各級黨政部門的監督加倍直接,有助于打造有為當局、有用市場和有序社會。同時,北京對群眾訴求辦理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現象開展監督檢查,確保了國民群眾‘全過程’的平易近主監督。”李文釗說。
這一寶貴經驗,現在以軌制方法固定下來。
2021年,《北京市接訴即辦任務條例》正式頒布實施,將實踐證明卓有成效的創新機制上升為法規條款,把為平易近服務固化為各級黨政機關和黨員干部的法定職責,基層管理軌制化、規范化程度年夜幅晉陞。
北京市當局副秘書長、市政務服務和數據治理局局長沈彬華認為,接訴即辦構建了全平易近參與、全部旅程覆蓋的管理新格式,是“讓國民來監督當局”和“不斷推進黨的自我反動”的有機結合,傳承和發展了新時代“楓橋經驗”。
“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廣“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接訴即辦”等基層治理機制經驗。北京實踐成為全國各地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良方。
“北京實踐深入踐行總書記‘國民城市國民建,國民城市為國民’的思惟,把國民性體現到管理的全過程、各方面,這是北京破解‘年夜城市病’的關鍵。”尹力說,要不斷進步超年夜城市管理現代化程度,盡力讓國民群眾生涯更便利、更舒心、更美妙。(記者董素玉 烏夢達 王君璐 魯暢 趙旭 丁靜)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