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工作方案》實施1周年。記者注意到,我國多地都在探索建設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也就是在城市社區,居民從居住地步行或騎行不超過15分鐘范圍內,就有群眾性體育活動的場地設施。而伴隨著健身圈的建設,有一類價格親民、場地不大但設施齊全的共享健身房出現在很多城市。
出門下樓、刷臉進入、掃碼啟動跑步機后便能暢快開跑。眼前的這個健身房,前身實際上是一個閑置的架空層。在湖南長沙的這個社區,工作人員考慮到現有的健身場地已經無法滿足居民的需求,便向上級部門提出申請、征得整棟樓全體居民同意后將這里改為共享健身房。
價格親民、設施齊全、無人推銷,自從樓下有了這家社區共享健身房,湖南湘江新區的小區居民便有了一個健身運動的好去處。
在上海市,許多地方也開設了社區共享健身房。位于上海靜安區的彭浦新村社區,記者看到,即便是工作日下午也有不少市民來到這里運動,這個共享健身房內配備了跑步機、橢圓機、劃船訓練器等器械,滿足不同健身人群的需求。
傳統健身房大多設在商業區,費用高昂,營業時間相對固定,難以滿足部分居民的需求。而“共享健身房”更多地分布于居民社區周邊,充分利用了閑置的公共空間,采取全天瑜伽場地候開放的智能化管理方式。
建設“共享健身房” 可持續發展是關鍵
不用辦卡、靈活預約,掃碼入場、離場結算,這些成為了共享健身房的標簽。社交媒體上,還有博主稱時租場地這是“比坐地鐵還便宜的健身房”,也有人在評論區調侃“不去健身感覺虧了”。那么,這些共享健身房,是怎么做到價格親民的呢?
記者在多地了解到,政府出資建設的共享健身房大多是由社區免費提供閑置場地,企業提供技術和運營支持,因此有的共享健身房每月只需幾十元,還有的“一元一天”。全商業化的共享健身房,單次的健身費用也大多十幾、二十幾元不等。
專家介紹,共享健身房的核心優勢在于物美價廉,普遍是按照訓練次數或訓練時長收費,與傳統健身房售賣年卡、季卡不同,再加上有共享空間的共享健身房還有政府補貼政策的支持,使用費用大幅度降低,也極大降低了公眾參與健身的門檻。
據了解,政府出資建設的共享健身房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當地政府的資金支持,后期再引入第三方運營公司。而前期的研發投入及商業回報,需要一定的時間。專家認為,社區共享健身房在建設之初,就應考慮如何可持續的問題。
無人值守降低管理成本 安全保障重要凸顯
盡管共享健身房在建設運營中存在一定的困難,不過低廉的價格深受居民喜歡。同時,記者還觀察到,共享健身房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依托智能化設備,實現了無人管理模式。
在社區共享健身房里,大多是無人值守的運轉模式。在這塊后臺大屏幕上,循環顯示著長沙所有場館內的2000多個攝像頭拍攝的實時畫面,幾乎覆蓋了場館的每個角落。
在北京的這家連鎖共享健身房,掃碼進入、掃碼打開跑步機,電子屏幕簽到,大多數時間實行“無人打擾式”營業。專家認為,這種模式降低了運營的人力成本,還通過對用戶健身數據的記錄與分析,提升了整體服務的質量。不過,“無人打擾”的同時,器材的使用安全也顯得尤其重要。
不過,“無人值守”模式較難實現私人訂制的健身方案,這是和傳統健身房最大的不同。傳統健身房通常提供更加高端的健身設備、專業化的私教課程和個性化的會員服務。專家認為,共享健身房和傳統健身房也并非是完全替代的關系。小樹屋